这事的源头,说出来恐怕很多人都觉得离谱。它不是什么机密情报,而是一张医院的CT片子,主角是一个误吞了歼20战斗机模型的小朋友。
然而,就是这么一张平平无奇的医疗影像,经过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修改和放大,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“日本F35战机红外锁定歼20”的铁证,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。
一张CT图引发的空战疑云
事情被设定在了2022年那场备受瞩目的环岛军事演习期间。当时日本确实出动了从美国购买的F35战机,在相关海域执行监视任务,这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背景土壤。
爆料者言之凿凿,声称照片正是F35利用其先进的红外探测设备,在空中捕捉到的歼20影像。从照片上看,那个物体的外形轮廓确实和歼20高度相似,而且发布者还提供了多个角度的画面,看起来似乎无可辩驳。
一时间,“歼20隐身能力不行”、“战场感知能力薄弱”的论调甚嚣尘上。这些人断言,如果不是技术不过关,怎么可能被日本战机轻易锁定,而我们的飞行员还浑然不觉?这顶帽子扣下来,试图将歼20贬得一文不值。
行家一出手,便知有没有
稍微懂点军事常识和物理学就知道,这张图假得离谱。战斗机的红外热源主要集中在机头和尾喷口这些高温区域,怎么可能像照片里那样,整个机身均匀发亮,如同一个烧红的铁块?这完全违背了基本的物理原理。
再者,五代机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,也就是F35和F22引以为傲的EODAS,其核心设计理念是为了提供360度的战场态势感知,让飞行员拥有“看穿”机身的能力。它的首要任务是“看得广”,而不是专门用来对单一隐身目标进行精确“锁定”。
想用这套系统去稳定锁定一架经过精密隐身设计的同代对手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更何况,歼20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红外隐身。其独特的机身设计,包括创新的大鸭翼布局,不仅是为了提升机动性,同样也在有效降低雷达波和红外信号的反射与辐射。
最大的尊重,来自你的对手
如果技术分析还不够直观,那我们不妨看看它的头号对手是怎么评价的。美国的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,作为F35的制造商,在其氮化镓雷达的宣传材料中,赫然将歼20作为假想敌和背景目标。
美国作为全球军事科技的领头羊,在军事宣传上向来十分谨慎,甚至可以说是自信到自负。如果歼20真的像谣言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,洛马公司何必多此一举,将其抬到与自己产品同台竞技的位置上?这无异于承认歼20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对待的潜在威胁。
这种来自对手的“认证”,远比网络上的任何吹捧或抹黑都更具分量。它恰恰说明,在真正的专业人士眼中,歼20的实力不容小觑。
结语
当真相最终揭晓,人们发现那张所谓的“锁定图”中,歼20模型的周围隐约可见人体的骨骼和内脏轮廓时,整件事的性质就从军事技术讨论,彻底变成了一场荒诞的笑话。
谣言本身并不可怕,因为事实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。可怕的是,一则如此漏洞百出的虚假信息,却能迅速传播并让一部分人信以为真。这背后折射出的,或许不仅仅是对军事技术的无知,更是某些人因根深蒂固的偏见而急于寻找任何能够抹黑中国的“证据”的迫切心态。
他们制造谣言,恰恰是因为歼20的存在让他们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。如今,歼20已经成为中国空军一张响亮的名片,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款先进装备,更是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不断突破的象征。它将在未来的天空之上,忠实履行保卫国家安全与利益的使命。
信通配资-期货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开户会员-炒股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